国内互联网巨头抖音集团近日发布2024年度反腐败通报,披露全年共39名员工因涉嫌商业贿赂、职务侵占等舞弊行为被移送司法机关,其中下半年14起典型案例涉及电商、生活服务、销售等多个业务线。同时,23家存在行贿或利益输送行为的合作方被列入“永不合作”黑名单。这一数据较往年显著上升,折射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在高速扩张中对内部腐败的“零容忍”高压态势。
一、电商、生活服务成舞弊“重灾区”
根据通报,舞弊案件主要集中在资源倾斜、套取补贴、收受好处费等场景。例如:
-
电商前员工徐某勾结外部人员,以“明显高于市场价”开展业务牟利;
-
生活服务板块成为腐败高发区,仅下半年就有6名员工因收受服务商好处费、套取公司补贴被查处,其中多人涉及“高档礼品”“高端招待”等隐性利益输送;
-
人力与管理部门甚至出现员工与供应商存在“大量经济往来”的案例,暴露出腐败向非业务部门渗透的苗头。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涉案员工在案发前已离职,但抖音集团通过追溯机制仍将其移送司法,显示出反腐行动的长期性和严密性。
二、合作方“连坐”:行贿即永久封杀
通报明确,任何行贿员工或合谋舞弊的合作方将被列入“永不合作主体清单”。2024年遭封杀的23家企业中,不乏文化传媒、小额贷款、医疗美容等领域的区域公司,例如南京天下捷融小贷公司、长春中妍美容医院等。抖音集团强调,主动举报腐败行为的合作方可获豁免甚至奖励,以此分化利益同盟。
三、互联网行业反腐常态化
抖音集团此次通报延续了近年来互联网企业“自曝家丑”的趋势。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腾讯、阿里、美团等企业合计通报处理舞弊案件超百起,其中多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指出,随着平台经济监管趋严,企业通过强化内控与司法联动“刮骨疗毒”,既是合规要求,亦为维护投资者信心。
专家警示:腐败多发生于业务扩张期,尤其是地推、供应商管理等“权力集中且流程不透明”的环节。抖音生活服务、电商等新兴板块快速成长,需警惕“业绩压力与腐败风险并存”的挑战。
附:行业对比数据
-
腾讯2023年反舞弊通报:70余人被辞退,10余人移送司法;
-
阿里2023年反腐数据:查处62起违规,17家合作方被永久终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