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亚里士多德
Hello,我是小齐,
不是7080怀旧金曲“伤心太平洋”中的贤齐,
是视频号“小齐一起反舞弊”的小齐!
✦
一个关注并熟悉审计机关和政法系统辞去公职身份人员的亲历者,一个摸爬混迹于企业审计监察人员圈子的00后。
爱憎分明,爱打听消息,特别能捕风捉影,还擅长找出蛛丝马迹,多疑胜过曹操,喜怒形于色,这就是我!
通过交心访谈,揭开面纱,直面这类神秘、封闭的群体,调侃这群些许吊丝、行事霸道的审计监察斗士,刀光剑影,抑或苟且生活,都值得记录他们!
第9位讲述者,老W,50岁,某top10高校法学本科毕业,前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现法律咨询顾问。
岁月并非一直静好,体制内,亦然。
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数千年来,一直如此。
大致3年前,一位圈内的朋友,西南某省一名辞去公职的法官,下海转行做律师,因长期缺乏案源收入得不到保障,在受尽了行业内卷、客户刁难、自身怀疑,最终因生计被亲人的一顿哭诉后,他用一种无畏和决裂的方式,无声告别了这个世界:
高楼一跃而下!
冥冥之中,这猛的一声惊雷,给那些尚在体制内耿耿于怀不得志、跃跃欲试想换一种生活的人,一种最有力的当头棒喝,似乎更是印证了一个所谓的道理:
“别把平台里你的牛逼当成你的能力,离开了平台,你啥都不是”
想想看,体制内的日子再过郁闷,就算过的如自来水般索然无味,但至少是一条解决温饱的路,一条外人看起来依旧光鲜亮丽的路。
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活着得有点希望。
那一年,我离开了最美好20年青春岁月长驻的省府高院大楼,拖着一直陪伴出差的黑色掉皮行李箱,怀抱着扎满奖状证书的纸箱,连同虚脱的自己一起,塞进了那辆代步的小毛驴,告别了信念摇摆和内心挣扎的公务员生活。
西方形容法官是“孤独的贵族”。他们觉得法官应该是这样的状态:物质富足,精神充实,超然物外,遗世独立。
说实话我初入法院,也是抱着从一而终走进来的,也曾意气风发,梦想造福一方。20年来的路程,走过了审裁分离、司法考试、裁执分离、员额等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司法改革。
现如今,已经过了不惑的年纪,发现自己再也卷不动了,人生又还有多少个20年了?
想起每年的迎新季,那段时间每天午饭都能在食堂看到这群青春洋溢,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应届毕业生,那种愉悦和青春的气息,走路都带风的感觉,真是让人羡慕啊。
可惜的是,人生从来没有彩排。
想到现在,那时跟自己一批入职的小伙伴,已经有一大半离开法院系统或选调去其他单位,物不是,人已非。不管你愿不愿意,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不由分说就匆匆将你带进了人生的下半场:
世事终难料,人生实无常!
自此离开:
不必再为一些外在因素撰写长篇案情汇报向各个单位解释自己的办案理念和思路,甚至需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不会再因受到当事人的恶言秽语和人身威胁,不能够安然入睡;
不会再疲于奔命应付各种信访接待、会议、调研,不能够多抱抱孩子,常回家看看。
不会再有所谓的指标、考核、考试、职称评定,如今身心解放,回归自然。
决定离开,大概也就一周的事情,从提出离职到组织部和院里审批,程序也是快的离奇,幻想期盼的谈话、挽留情景没有,就感觉离开大楼时出奇的平静和如常,那一刻更坚定了我的离开,毕竟:
这台机器缺了谁照样转啊!
从内陆小湖,驾驶着小船来到了大海,看到了更美丽的人物和风景。过了仗剑走天涯的年纪,而今不惑之年也渐渐明白,曾经努力追求的名或利等那些东西,大都也终将离你而去,唯有此间的真实人生经历和心灵感悟,终将伴你此生而富足,我们一起记住:
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
逗你笑的人
陪你彻夜聊天的人
坐车来看望你的人
陪你哭过的人
在医院陪你的人
总是以你为重的人
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
说想念你的人
就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一个敢哭敢笑、有血有肉的人。
最后,仅以此铭记那位法官朋友,附原文如下:
11年法官,享受副处待遇前我辞职了...
辞职两个月后,电视里在热播电视剧《底线》,到处都在对这部法院题材的影视剧进行讨论。回首在法院的经历,却远比电视剧精彩。和热爱多年的工作告别,犹如生一场大病,几乎耗干了我所有的精力。过了两个月慢慢缓过神来,有了力气跟身边的人说出自己辞职的原因。
一、积劳成疾,身体亮红灯
我2011年考进法院,干了一年多书记员。那时候书记员不多,都是轮流给各个法官开庭,有的审判庭没有配置电脑,有时还要在纸上手写笔录。后来当了代理审判员、审判员、员额法官,案件量一天天逐步增多,办案人员却没有随着案件的增加而增加。案件量从一年民庭只有几千件,到如今一年上万件,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几年。法院民事各部门的法官在没有助理的情况下每年结案200件-400件不等。
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法官只能天天开庭、加班写判决,工作量巨大,积劳成疾,我患上了肩周炎,一旦坐久了或者打字久了,肩周炎带来的疼痛常常让我辗转难眠。在速裁部门,案子多时得整天整天的开庭,中午不休息写调解书,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去年秋季前列腺炎发作,小便费力,用力憋尿甚至出血,在医院急诊科连续输水半个月才得以缓解。
惊觉自己虽然才三十几岁,但身体已经吃不消,我甚至一度担心自己会得癌症,而家里的医生说前列腺癌只是最轻微的一类癌。医生说我过于焦虑导致长期失眠,精神欠佳影响了排便,建议我多出去看看、放松心情。经过测试评分,我已经轻微抑郁:时常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意义,工作没有改观,也照顾不好忙碌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还经常因为案件给家人传递负能量,辞职前那一年我彻底否定过自己...这次病痛使我终于明白,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意义。
工作是为了生活,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若为了工作牺牲了健康、照顾不了家庭和孩子,那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老法官们都是一身病,在退休前那几年,哪个不是出了院很快又回去开庭、写判决?那个不是定期去医院治疗?刑庭有个庭长,腰椎间盘突出做了手术,术后有所恢复就趴在病床上改判决,这不是敬业,更多是无奈,若犯罪嫌疑人该出来没出来,法官就该进去了。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政策,若长期超负荷工作,我的身体状况不知道能否撑到60岁?或许在领退休工资前就领盒饭去了吧!
二、收入不高,责任重大
辞职前赶上工资制度改革,差旅费、津补贴、季度优秀考核制度等都进行了调整,要求退还工资调整后多发的公积金,抵扣了以往的款项后,我本来就不多的月薪变得更少了...有一次去戒毒所开庭审理一件离婚案子,一个律师跟我说,她每个月随便搞几个案子,收入就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平时耍得“花儿没得钵钵栽”。
我嘴上虽然没有没说什么,但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机关有个神奇的现象,就是“鞭打快牛”——你越能干就得多干,干得多就错的多,错得多就扣罚越多。也可以说是“劣币驱逐良币”,逼着你躺平、耍赖、偷懒。但在考核制度下每周都要通报结案数量、超期问题,考核当庭裁判率、诉前调解数量、巡回审理数量,还提倡一镇一法官、乡镇政法书记等等...这样的现实又让你不可能躺得平。一旦改判若无新证据就罚款,发回重审就是双倍罚款。有人投诉就要写汇报材料,当事人有可能xf,就要提前做好安抚工作,提前上报。遇到复杂的案子,一旦临近审限,就睡不着,头发一把把掉,看着系统亮红灯,就是找不到案子的出路......这两年民事法官被送进监狱的越来越多,网上有声音说民事领域比刑事领域更容易出问题,重庆地区暂时没有这种现象,但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有呢?
三、发展空间小,升职无望
在法院工作11年,辞职时已经是一级法官,虽不出意外明年就是四级高级法官(副处级别待遇),但是每年多的一点工资性价比真心不高,而且退休前级别也不会再有改变。尽心尽力工作多年,但法院的上升通道太窄了,一直没有机会提拔。也没有借调到上级单位、其他单位去增长一下见识的机会,时常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每天重复无休止的收案、送达、排期、开庭、写判决书或者调解书、裁定书...面对这样的现实,是既躺不平、也卷不赢。单位很多男同事都换了工作,我羡慕的同时也不甘心止步于此。
我累了,也倦了,想趁着还年轻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去寻找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辞职这事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零一个月,最终拿到了组织部的批复和法院的批复,得感谢政治处的同事大力支持。看到红头文件,我知道我自由了。或许不久之后我会为明天的饭票而发愁,但自己可以选择未来的生活,这种感觉真好。人总是难以解决“想干啥、能干啥、会干啥”的问题,或许只有在不停的体验和试错中,才能找到答案。看到家里书柜上放的那张2016年底刚入额时身着法袍宣誓的照片,不禁感慨:工作已变,初心不改。一个法律人对法律的信仰,终将穿过漫长岁月抵达远方。
来源: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如需转载或引用需联系作者单位同意并注明源。